1933年4月的一天,侍从室的秘书匆忙走进蒋介石的办公室,满脸激动地报告:“委员长,四川前线的田颂尧督办传来了捷报,已成功收复通江县,并击毙了红军的一个重要人物。”
蒋介石急忙接过电报,细读后得知,田颂尧所指的“大人物”竟然是中共的知名人物——恽代英。他的脸色立刻变得阴沉,随即愤怒地拍了拍桌子,破口大骂:“田颂尧真是个酒囊饭袋!”
击毙红军的重要人物,按理说蒋介石应该会感到高兴,但为何却愤怒至极呢?这背后隐藏着川军“围剿”红军的复杂情势。
田颂尧,四川简阳人,毕业于保定军校,最初效力于四川军阀刘存厚。辛亥革命后,四川陷入了长时间的内战,他曾带领刘存厚的军队打退过袁世凯、滇军和北洋政府的军队,逐渐成为当地的一方霸主。刘存厚失势后,田颂尧投靠了北洋政府的吴佩孚,被任命为四川军务帮办,并掌握了川西北地区的军政大权,人数最多可达6万,地位十分稳固。
展开剩余75%1926年,国共合作开始北伐,田颂尧便迅速见风使舵,表示支持北伐,蒋介石便任命他为第29军的军长。川军的军阀们在蒋介石的统治下分为两大派系:一派是“速成系”,以刘湘为首;另一派是“保定系”,以刘文辉和田颂尧为代表。尽管两派关系复杂,但都互有野心,尤其是刘湘和刘文辉,他们的权力斗争加剧了四川的内战。
1932年,刘湘和刘文辉的冲突最终爆发,成都成为了两派争夺的焦点。田颂尧率领的部队在与刘文辉的军队对峙时,虽然一度占据上风,但在激烈的巷战中,成千上万的平民遭殃,战斗长达5天,造成了极大的民众伤亡。尽管田颂尧被迫撤退,但刘湘最终战胜了刘文辉,川军的内部斗争暂时平息。
就在这时,红军在四川北部的活动也让情况变得更为复杂。红四方面军突破了四川的防线,迅速占领了通江、南江、巴中等地,给田颂尧带来了巨大的压力。由于战局的变化,田颂尧急忙调兵回援,向蒋介石请求支援,希望在内部冲突结束后,能集中力量抵抗红军的进攻。
尽管蒋介石的中央军不能直接进入四川,但他通过调解,要求川军停止内战,共同抗击红军。田颂尧被任命为川陕边区的剿匪督办,指挥约6万川军集结向红军发起进攻。
然而,红四方面军的作战策略极为成功,面对敌方的强大压力,他们依靠地形优势,充分利用防御工事,不仅成功抗住了敌人的进攻,反而让川军付出了惨重的代价。田颂尧企图通过迅速攻占多个县城,来削弱红军的战斗力,但红军则通过耐心的反击、逐步消耗敌人的兵力,打得川军措手不及。
最具讽刺性的是,田颂尧在成功占领通江后,听从了手下指挥官的建议,把通江县的一条街道命名为“恽代英街”,纪念红军的大人物恽代英。恽代英并非在战斗中死去,而是早在1931年已被蒋介石亲自下令处决。田颂尧的“误报”使得他大肆宣称自己“击毙了红军的一个重要人物”,然而蒋介石得知真相后,愤怒至极,直接在电报中斥责田颂尧撒谎。
恽代英原是中共早期的领导人之一,曾在四川积极传播革命思想,并且被誉为是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者。蒋介石明白,恽代英早已在1931年被执行死刑,田颂尧不可能在四川再次“击毙”他。田颂尧的错误报告,最终导致了他在军事上的尴尬局面。
然而,田颂尧并未因此停止攻击红军。他继续向蒋介石报告“捷报”,并认为红军已经陷入困境。可在随后的战斗中,红四方面军迅速调整战术,发动反击,彻底粉碎了川军的围攻,并且成功收复了失地。
此时,田颂尧终于意识到,自己面对的并非简单的敌军,而是一个经过多年斗争而积淀下来的强大力量。蒋介石的中央军此时进入四川,田颂尧的地位逐渐被削弱。战败后,他的部队损失惨重,田颂尧也开始反思自己在内战中的行为。面对自己的失职,他向蒋介石请罪,但蒋介石却依然决定对他进行撤职查办,这也是蒋介石展示自己权威的方式之一。
最终,在保定同学的帮助下,田颂尧避免了被彻底查办的命运。此后,他的军事生涯基本结束。战后,田颂尧生活在成都,从事教育事业,并且为多所学校捐资。他还曾尝试进入政治舞台,但最终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如愿。
1949年,国民党败退台湾,田颂尧选择留在大陆,并参与了彭县起义,最终站在了人民的一方。通过这场起义,田颂尧彻底告别了军阀生涯,重新选择了自己的人生道路。
发布于:天津市股票配资网址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